2021欧洲杯投注官网_欧洲杯预选赛-滚球平台

图片

聚焦广州“十四五”规划

黄埔区“十四五”规划发布,力争GDP年均增速8%

  • 听全文
  • 2021-07-09 10:38:47
  • 来源: 南方日报
  • 分享到
  • -

未来五年的黄埔之变

  进入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黄埔的发展思路是什么?未来五年,黄埔将如何谋变?

  近日,广州黄埔区发布《黄埔区、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(下称《规划纲要》),上述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中探寻。

  作为描述黄埔“十四五”发展的纲领性文件,这份超过8.1万字的《规划纲要》涵盖了黄埔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,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领域提出12项主要任务。

  具体来看,到2025年,黄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预计在8%左右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%,上市企业数从2020年的63家增长到2025年100家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8%左右,医疗机构床位数将由2020年的5000张增加到1万张,将累计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数6.5万个。

  谋划之变

  《规划纲要》开篇即提出了黄埔当前发展的痛点: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,新兴产业梁柱作用不够突出,城市建设国际化水平和城市运行智慧化程度还不够高,民生保障存在结构性短板等。

  但危机对“闯将”来说是先机。上述问题是长期发展中逐步积累的,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,将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大力解决。

  《规划纲要》列出了28项发展指标,相比“十三五”时期减少了3项。其中有8项指标为该区推出的“新面孔”——省市均未设的指标,这些新面孔释放了新的转型发展信号。

  “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”就是一个“新面孔”,它出现在经济发展指标中。这一指标2020年完成的数值为5%,到2025年将完成的目标是7%。

  这一新设指标,令人想起黄埔区提出实施“万亿制造”计划——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汽车制造、新材料、绿色能源、生物技术、高端装备、健康食品七大支柱产业,着力打造一个三千亿级、两个两千亿级、四个千亿级的“1+2+4”产业集群,形成具有发展新优势的万亿级现代产业体系。

  在经济发展类别中,另一个“新面孔”是新登记市场主体,2025年,黄埔区新登记市场主体将达到10万户,2020年完成的数字是6.3万户。

  青山常在,生机盎然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,同样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“细胞”。

  数据显示,黄埔市场主体的活力不减,企业数量实现正增长——2020年全年新增企业近5.6万家,居全国高新区第一。企业盈利能力也在不断优化,去年黄埔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3.51亿元,同比增长4.1%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9.2%。

  但这不够,增设这一指标,折射出的是“十四五”期间,黄埔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的企业发展宏观主线。

  而促进市场活力迸发的途径之一就是优化营商环境。在《规划纲要》中,黄埔提出要创建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。对黄埔来说,营商环境没有最好、只有更好,要变优势为胜势,就要推动黄埔营商更优越、更靠“埔”。

  作为全省首个营商环境实验区,广州黄埔营商环境指数连续2年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黄埔区引进优质项目700多个,年均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从“十二五”的13.89亿美元上升至22.68亿美元,增幅超60%。

  2021年,历经3次升级的黄埔营商环境改革迎来4.0版,黄埔出台168条有力举措,打造“黄埔Smile”营商品牌。

  4.0版更加重视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。

  一方面充分发挥人工智能AI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作用,率先探索企业链码、全面推广电子证照、建设“容e查”平台,以数字化转型倒逼服务方式重塑;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,深化“新邮政+智政务”服务模式、增设政务服务智慧分中心、实行园区“首席联络员”等,多措并举优化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。

  能级之变

  还有一个重要的改变是能级之变。

  “十三五”时期,黄埔区、广州开发区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,而迈入“十四五”,该区提出“提升全域核心能级,打造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节点”,不难看出黄埔有了更为远大的目标和定位。

  区域能级关乎城市辐射力和集聚力,要打通双循环,这一点至关重要。

  “在‘十四五’期间,我们提出锻造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引擎,就是要通过提升全域核心能级和发展首位度,增强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,强化‘黄埔支撑’。”此前,黄埔区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杨元师曾表示,其具体工作包括构筑“一岸双轴三片”新型发展空间、打造广州市主城一体化东部极核。

  具体而言,构筑“一岸双轴三片”新型发展空间,首先是全面提升“一岸”,构建沿江“最强最美十公里”产业岸线,以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(黄埔片区)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(鱼珠片区)建设为战略引擎,加强与主城核心区共融协同,牵引城市功能沿岸东进,打造广州东部国际商贸服务轴。

  其次是全面崛起“双轴”,筑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脊梁。“双轴”即以创新大道和开放—开发大道,构筑串接全域、山海相连、通江达海的智造创新网和总部经济带,筑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脊梁。

  最后是全面聚合“三片”。从北到南推动知识城、科学城、黄埔港“三片区”互动发展,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,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经济价值园协同联动、优势互补的黄埔经济板块坐标,牵引城乡全面融合共生。

  广州向东,黄埔也将打造“东部极核”。

  在打造广州市主城一体化东部极核方面,该区将向西强化主城交融密度和深度,向东强化主城辐射力度与广度。引领贯通广州科技创新轴,建设广州沿江、东南两个重大产业带。引领打造东部区域发展极,深度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,带动建设产城融合、职住平衡、生态宜居、交通便利的现代新城。

  置于更大范围的空间格局上看,黄埔还要“破圈”。黄埔将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纲,发挥推进“双区”建设和“双城”联动的先导和枢纽作用,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,全面融入“一核一带一区”发展格局。

  “破圈”需要便利的交通。黄埔提出要推动“高铁城际入区”,广深第二高铁、广河高铁、广汕高铁、广中珠澳高铁等线路建设前期工作。打造黄埔高铁站、知识城高铁站等综合轨道枢纽,提升黄埔在“一心五向”市域轨道枢纽体系中的能级地位。

  民之所望,政之所向。空间格局的变化,经济社会的发展,终究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。

  在指标体系中的民生福祉类别,黄埔区新设了医疗机构床位数和三旧改造安置房建成面积数。根据《规划纲要》,到2025年,黄埔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将由2020年的5000张增加到1万张,这是生活在黄埔的市民最摸得着、看得见,评估获得感的重要指标。

  以人民为中心,不仅要看政府“做了什么”“做成了什么”,更在于人民群众“获得了什么”。

  创新之变

  在创新驱动类别中,黄埔区、广州开发区新设了三个指标,分别是国家和省实验室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,技术合同交易额和高层次人才数。

  国家和省实验室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是强调基础研究和攻关核心技术;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;高层次人才数则反映着区域对人才的吸引力。

  根据《规划纲要》,2020年该区的国家和省实验室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数量为1个,到2025年要增加到5个。

  国家实验室是一个国家科技力量的“国家队”“梦之队”,它统筹全国优势科技资源,重要性不言自明。在此方面,黄埔将创建广州实验室,支持生物岛省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。争取张江国家实验室等不少于2个国家实验室入区设立广州基地并顺利建设,提升黄埔实验室发展能级。

  与之对应的是,“十四五”期间,黄埔提出建设全国一流的硬科技创新先行区,着力打造以国家实验室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,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,各类高水平研究机构为协同的战略创新平台体系,高水平建设“1+1+3+N”战略创新集群。

  人才是第一资源。《规划纲要》提出2020年该区高层次人才数是1099人,2025年将达到1700人。
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黄埔还将加快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,高标准建设知识城科教创新区等综合性科教园区,围绕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,引进以战略科学家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,大力集聚“高精尖缺”和“卡脖子”技术骨干人才。培养精准适用、产业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,铸就一批支撑产业升级的“黄埔工匠”。

  无论是大刀阔斧的增减,还是于细微处的变化,它们都折射着,在重要战略机遇期,黄埔区、广州开发区正奋力步入新发展阶段,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,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在危机中育先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,牢牢把握面向未来、走在前列的主动权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